四川2022年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连续4个月居全国首位******
中新网成都1月11日电 (杜成)10日在蓉召开的人民银行成都分行2023年工作会议上透露,四川2022年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4%,增速连续4个月居全国首位。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525亿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白名单”项目贷款余额排名全国第二。
在过去的一年,四川金融业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区域金融改革发展再添新活力,实现成渝地区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白名单”互认,推动金融支持示范区建设。改革创新试点持续深化,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推动金融机构支付手续费累计降费14.3亿元,手机号码支付示范村(点)数量居全国第二。
在2022年,四川金融业开展“跨境贸易投融资外汇便利化服务提升年”活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参与银企数量居全国前列,资本项目便利化业务办理时间由1小时减至5分钟,“两免一奖”汇率避险支持模式在全省地市覆盖率达90%。出台助企纾困外汇服务“七项举措”,全力支持涉外经济平稳发展。
会议指出,在2023年,四川金融业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更好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加大对国内需求的金融支持,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和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确保央行资金真正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强化现代产业发展和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持续优化制造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金融服务,继续实施好金融助企纾困政策。
会议透露,2023年将持续推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和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继续加大金融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专项行动。(完)
张伯礼院士揭秘“未阳人”:没“阳”或与这些因素有关******
张伯礼院士揭秘“未阳人”——
没“阳过”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无论没“阳过”的人,还是已经“阳过”的人,都不能放松警惕,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要注意个人防护;在春节期间,尽量减少走亲访友、串门聚会;有基础病的高龄患者应及时接种疫苗和加强针;老人、孩子、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感染或再次感染。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答“疫”解惑】
◎本报记者 陈 曦
随着各地新冠病毒感染高峰陆续过去,大部分人已经“阳康”或在“阳康”的路上。不过也有部分人,正常上班、生活,从始至终就没有“阳过”。
不少人分析,没“阳过”的人是身体好,免疫力高,不受病毒侵害。也有人觉得,目前感觉自己还没“阳过”的人有的可能已经感染过了,只是身体没异样而已。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做好防护、接种疫苗或是关键
“抛开尚在研究探索中的基因因素,理论上身体更健康的人群相对于体弱的人群更不易感染病毒。”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但我们在实践中观察到,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力较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与患者的身体因素关系相对较小,而与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完备、生活习惯是否良好关系更大。”
看看没“阳过”的人群,其日常保护措施大都比较到位,能够做到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甚至随身携带酒精消毒,尽量避免与公共物品进行接触,减少摘下口罩的次数;日常生活规律,均衡健康饮食,生活路线规律,避免前往人多的场所,不进行非必要的人员接触,不仅注意在工作单位的防范,也注意家庭内部的消毒。
“此外,未感染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已经完成了新冠疫苗和加强针的接种,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降低了感染的概率。”张伯礼说。
不过张伯礼也表示,有些没“阳过”的人群,也可能是感染后无明显症状表现,也可能是没有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1月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波疫情中,体感上没“阳过”可能存在很多情况,其中就包括有的人感染后没有出现症状,是无症状感染者。有的人在这波疫情之前就曾感染过,体内有抗体,而自己没注意到。
“无论没‘阳过’的人,还是已经‘阳过’的人,都不能放松警惕。”张伯礼提醒,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要注意个人防护;在春节期间,尽量减少走亲访友、串门聚会;有基础病的高龄患者应及时接种疫苗和加强针;老人、孩子、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感染或再次感染。
“未阳人”的基因是否与众不同
“当前的确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表面抗原与病毒的结合能力有差异,有些能快速识别、快速清除病毒;有些则与病毒结合不佳,使病毒在身体中更易复制传播。”张伯礼介绍。
目前有专家团队在对疫苗有效性的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白细胞表面抗原类型与新冠疫苗抗体应答和突破性感染风险之间存在关联,这表明的确有一些人拥有特定基因型,使他们更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如HLA-DQB1*06等位基因。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覆盖1076名新冠疫苗接种者的研究表明,在新冠原始株和阿尔法变异株流行期间,携带这一基因的人感染机会为未携带者的63%。
相对地,也有一些人拥有更容易感染
且更容易发生重症的基因,如HLA-B*46:01等位基因。
“这些基因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携带者数量均较低,所以绝大多数人既不具有易感基因也不具有抗感基因。”张伯礼说。
“除此之外,白细胞、干扰素、T细胞的相关调控,细胞的ACE2受体发生突变或者受体先天缺乏也可能会影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从而降低感染概率。”张伯礼说,因此部分人群能够保持阴性并不能完全确定为基因因素,仍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和临床资料的支持。
张伯礼表示,虽然“天选之子”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其对未来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或将产生很大的帮助,也给未来的疫情防控策略及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也需要重视对这类“先天不感染者”的深入研究。
相关链接:
面对新毒株
没“阳过”的人会比“阳康”的人更脆弱吗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增大,没“阳过”的人如果面对新毒株会比“阳康”者更脆弱吗?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会产生抗体。感染过新冠病毒后3到6个月内,一般不会二次感染。但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时候,谁的免疫力强,抗体水平下降得慢,谁就会获得更长时间的“保护”。
感染后病情的轻重与病毒的致病力有关。目前,奥密克戎各变异株的致病力相差无几。如果是曾经“阳过”的人再次感染,病情可能会相对第一次感染更轻。没“阳过”的人感染,病情也会与其他人第一次感染时程度类似。